fbpx
  • 首頁
  • 部落格
  • 【網絡心理學(下)】 — 3️⃣分鐘探討『上網成癮 ・ 鍵盤殺手・ 網絡霸凌』

【網絡心理學(下)】 — 3️⃣分鐘探討『上網成癮 ・ 鍵盤殺手・ 網絡霸凌』

2019-11-28
?親子互動:產生經歷最重要

現在的小朋友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行動裝置和網路平台上,這也表示孩子們從網路中獲取娛樂,家長不應該直接沒收孩子們的手機,因為這會影響孩子們的快樂來源,畢竟孩子們從網路上得到許多樂趣。家長可以慢慢減低孩子們使用手機的次數,再來就是帶孩子們出外郊遊,產生經歷,方能促成親子們的話題,進而提高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。

因為孩子長時間待在網路上瀏覽平台、觀看影片,甚至在網路上與他人互動,進而獲得更多重視感。

為什麼這些孩子喜歡在網路上尋求重視感?家長必須瞭解孩子們的內心想法,或許是家長工作忙碌,沒時間與孩子們相處,因此孩子才需要到網路上尋求重視感。家長必須適度瞭解孩子需求,才能促進雙方之間的互動。倘若一個爸爸突然之間斷開孩子們的網路連結,意即孩子們頓時失去依靠,如此一來,孩子們只會變得孤僻,不太想和家人對話。

?鍵盤殺手:是受害者亦是施害者

網路霸凌現象日益嚴重,與傳統霸凌行為最大的差別在於,傳統霸凌通常出現在校園,以大欺小、以強欺弱的行為欺壓受害者,而網路霸凌則是透過電子郵件、貼文、私人訊息等形式威脅他人,以造成受害者面臨精神傷害。由於網路擁有散播的特性,一旦發生網路霸凌,場面較易不掌控,同時傳播速度快速,影響層面更廣,因此網路霸凌的傷害性往往比傳統霸凌還要大。

?網路霸凌:虛擬身份加深對受凌者的傷害性

網路霸凌事件層出不窮,主要原因是匿名效應(anonymous effect),這個效果只會把事件的嚴重性擴大,正如許多網路霸凌者認為,只要躲在電腦螢幕後發表意見就不需要負責。網路霸凌最常出現三種人物,即(一)主動欺凌者、(二)輔助欺凌者、(三)觀察者。主動欺凌者在網路上運用惡意手段,將肉搜出來的個人資料,反覆分享在各社群平台,再以散佈謠言、誹謗攻擊受害者,而輔助欺凌者的角色則是在網路中參與論戰,進行騷擾與排擠,加強整個過程的嚴重性。觀察者則是整個過程中的局外者,他不會直接參與霸凌,但可能會回覆一些簡單的emoji,抱著「看電影」的心態觀戰。

遇上網路霸凌,應立即切斷所有與網路的連結,這是最快且有效的方法。再者,家人或朋友應多帶受害者參加線下活動,讓受害者遠離與脫離線上世界的虛擬,減低傷害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曾有研究團隊針對亞洲區整理了一份報導,文章指出約六成的受害者曾經也是其他網路霸凌事件的施害者。換句話說,這些人曾在網路上遭受語言攻擊,因此會不自覺產生「報復」行動,以相同方式發洩他人身上,以減低自己曾被網路霸凌的傷害性。正因為如此,網路霸凌現象不但沒有被解決,反而會變得愈加嚴重。

#LoooKLearningGroup
#網絡心理學 #上網成癮 #網路霸凌 #鍵盤殺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