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方面兒(23)抗「疫」力與韌性

2021-01-07
2021 年的元旦,相信是方面兒渡過的五十多個元旦之中,其中一個最「低調」的元旦;沒有聚餐、沒有派對、沒有煙花、時代廣場沒有倒數⋯⋯就算想屬靈一點的,教堂也沒有子夜彌撒⋯⋯一個字:Nothing!
<br>
<br>
2020年一直沒有給我們開心的理由,更在寂靜中暗然離去。相信世界上沒有幾個人會懷念這一年。所有人在這一年反覆的感到失意,雖然清楚知道世界上各大疫苗也是「臨危受命」,根本沒有足夠時間完成徹底的臨床實驗,我們亦別無選擇地,都把希望孤注一擲地壓在疫苗上!因為這不畢竟是絕望中的希望。
<br>
<br>
近年企業非常看重正向心理學,其中更著重Resilience (彈性、韌性),簡單地說明「天色不會常藍」,我們怎樣保持著一個打不死的心,在絶境中仍然保持生命力去知難而進。要找一個詞語來完全表達Resilience 真的不容易,因為它是代表著:無論面對的處境或風險有多不如人意,我們都能夠抱著一個正向的角度去適應它,甚至去擁抱它(Masten & Reed, 2002, p.75).。
<br>
<br>
當中很強調的,是一個選擇:選擇用一個什麼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前面的逆境(信念及理解層次),然後bounce back (反彈)。就是逆境把人屈曲、凌辱至一個點,沒有將它吞噬或弄至一敗塗地,反而谷底反彈及浴火重生!
<br>
<br>
唯一肯定的是,上帝於人生中不斷給予快樂和悲傷的體驗,這些都於我們生命中留下了歡笑和淚水,除了透過這些經歷讓我們更了解自己之外,更加肯定的是:同等份量的快樂和悲傷於我們心中的感受會隨著時間遞減:起初很震撼、然後適應了、習慣了、最後麻木了。不管是開心事或悲傷的事,也會經過這樣變淡的過程(Hedonic Adaptation)。 (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, n.d.)
<br>
<br>
逆境中的不爽主觀感覺會隨着時間及出現的次數逐漸遞減,我們慢慢也會適應及接受,問題是⋯⋯世界的變化越來越急促,未必能給予我們足夠的時間去慢著適應,於是,我們便得要幫自己想想辦法,使自己早點反彈過來!
影響我們的Resilience 有8種主要維他命:
<br>
1. 生理及遺傳因素(Biology / Heritability):早前和大家分享過的持續快樂模型(Sustainable Happiness Model)
(Lyubomirsky, ET al, 2005)決定我們是否一個開心的人,50%決定於我們的基因,所以,叫我們變得更有韌性的方法,有可能是先接受自己的本質。
<br>
2. 自我意識(Self-awareness) : 自我覺察能力越高,就使我們更敏感自己的情緒狀況,更知道怎樣去幫助自己,從而更有效作出選擇、回應。
<br>
3. 自我效能(Self-efficacy or mastery): 你有多少程度相信你自己能解決面前的困難,這絕對是你對自己能力及價值的肯定。如果,你更相信自己在某些領域上能左右大局,更加不會輸人又輸陣。
<br>
4. 自我調節(Self-regulation): 逆境突然襲擊,我們除了束手無策之外,我們又是否可以迅速把負面的情緒疏導出去,從而把自己穩定下來,尋求應變方法。
<br>
5. 精神敏捷(Mental Agility):世上所有事情基本上沒有好與壞之分,一切在乎人的期望和奢望,如果我們常保持「無常」及「平常」,一切也抱著學習的心態,我們又怎麼會常常怕失去什麼呢?
<br>
6. 樂觀主義(Optimism) : 一個人樂觀與否,取決於怎樣解釋外在事物發生的原因(Explanatory Style), 常常把一些不好的事情,歸咎於自己身上,而且把短暫的失意事看作永恆,而且想像這失意事充滿着全世界,這個人又怎會反彈起來?
<br>
7. 聯繫(Connections): 正所謂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、「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」,朋友正面及消極的影響也非常大,怎樣選擇及建立維繫對自己的韌性也非常之重要。
<br>
8. 積極機構(Positive Institutions): 家庭、學校、社交群體及工作文化、氣氛對人整體的Resilience 也非常有影響,至少,他們在大難臨頭也不會各自飛!
<br>
疫苗最終不管有用,還是無用!我們也不應把希望放在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上。反正可能沒有可以比現況更壞的情況下,容許自己重塑自己的人生目標(goal),然後找方法(pathway)去實踐它,不停地鼓勵及鞭策自己(agency),選擇認識更正面、更積極的人,多學習、多閱讀,可能反叫生命因此而變得更不一樣!難道你真的喜歡生命永遠是一樣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