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  • Home
  • Blog
  • 社會性懈怠:團隊合作,越做越大鑊?

社會性懈怠:團隊合作,越做越大鑊?

2024-08-15

面對艱鉅的任務,你會選擇獨自處理,還是以團隊合作解決問題?

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希望有其他人一同分擔,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。你又有否想過,團隊合作反而會導致效率與工作動力降低呢?在法國工程師Max Ringelmann的一場實驗中,就揭示了團隊合作背後的動力隱患。

實驗中,參加者們被要求以一人與團隊兩種形式參加拔河比賽,結果發現團體的規模越大,儘管總和的拉力會越來越大大,每個人付出的努力卻越來越少。從一個人拉的63公斤,到三個人平均拉出53公斤,到八個人甚至只剩下31公斤!

此現象後來被稱為「社會性懈怠」(social loafing):即當團隊合作完成工作時,個體所付出的努力反而會少於獨自完成工作。在每個團隊中,或多或少都被社會性懈怠影響著,成了團隊效率的「隱形殺手」。到底社會性懈怠因何出現?作為管理者又能如何透過改變團隊構成與管理方式,激發成員最大的工作動力?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社會性懈怠從何而來?

在學生時期,做project遇上「渣流灘」的free rider應該是每個人的共同回憶;不論團隊有幾人,主題是什麼,總感覺有一個人做得比其他人少。然而到了學期末,每個人都得到了一樣的成績、一樣的評價,豬隊友往往逍遙法外,其他成員也只能暗自生悶氣。

這個例子隱藏了社會性懈怠的重要成因之一:獎罰的連結性。比起獨自工作是「自負盈虧」,你的努力直接對應你得到的成果,團隊合作則是以團隊的形式得到獎賞或懲罰,降低了獎罰與個體的連結性。在團隊的環境下,個體更容易產生出「我不必盡全力也能得到成果」或「反正不是我一個人負責」的freerider心態,進而導致工作動力與效率下降,長期之下將大大拖低團隊整體的表現。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責任越小,能力越小?

值得注意的是,當團隊中有能力較強的個別成員時,社會性懈怠的效果會更加顯著——這歸因於另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現象「責任分散」(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)。簡單來說,當一個群體被要求處理任務時,個體的責任感會變得薄弱,在面對困難時往往會退縮或逃避,期望其他人承擔責任。

常說能力越大,責任越大,其實反過來亦是如此。當團隊中有其他成員的工作能力突出時,其他成員便會在無意中期望該成員承擔更多工作,將自己負責的任務轉嫁出去,造成「責任越小,能力越小」的情況;另一方面,付出更大心力的成員發現自己的努力需要與其他成員共享,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,自然十分沮喪,這也會導致他們的工作動力不斷下降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擺脫社會性懈怠的團隊管理法

到頭來,其實沒有人會主動表現得不好——社會性懈怠的可怕之處往往在於它是無形的,我們總是不知不覺間就受其影響,喪失動力。想要幫助你的員工或同事重拾團隊動力,實現高效團隊合作,不妨試試這幾個管理方法:

1. 明確的分工與崗位

社會性懈怠往往源於責任分散,而明確的分工正能對症下藥地解決此問題。在分配工作内容時,確保每一項任務都有所屬的負責人,且負責人已經清楚該任務的內容、時限、所需資源等。當一項工作由你直接負責,我們必然會對其上心許多;相反若項目沒有直接負責人,其責任歸屬便會分散於各成員,容易互相推卸責任,難以完成。

–> 不知道成員適合什麼任務?嘗試從性格入手!

2. 控制團隊規模

如開頭提到的拔河實驗所視,人員越多、責任就越分散,人員過多亦是社會性懈怠出現的誘因之一。管理者需按照工作內容合理安排人數,既要避免人數過多出現冗員,亦要避免人數太少令成員壓力過大,透過長期的觀察調整逐步為團隊找出最適合的人數與結構。

–> 組建與帶領最好的project team

3. 個別評估

當團隊與任務複雜化時,管理者要追蹤工作進度與狀態的難度則越高;此時,個別評估就尤為重要。透過定期的一對一評估,管理者能夠了解到各任務的最新進度、團隊成員所面臨的難處等,幫助管理者更新管理策略,同時讓員工感受到「自己的努力有被看見」,強化個體的工作動力。

–> 如何快速準確地培訓員工?